top of page

國際研討會第一天 Symposium Day2

2018/10/04 (Thu.)

【主題4、職重服務過程品質保證與績效量測探討:臺灣經驗分享】

1071004(22)上午主題報告4-陳靜江教授簡報職重服務過程品質保證與績效量
  1. 高雄師範大學復健諮商所陳靜江退休教授先從臺灣的職業重建服務體系介紹起,先協助外國學者們建立基礎架構的認識後,再從以下幾個面向介紹臺灣職業重建服務領域中的品質保證策略與機制:(1)對專業人員的資格與專業知能要求,包括職前/在職訓練、服務年資/繼續教育等,(2)對服務期程的規範,(3)專業督導或輔導機制,包括地方政府/承辦機構的行政面的督導、專業面的督導、五區職重資源中心等,(4)服務方案契約規範與績效指標,包括全國性的身障就促業務評鑑指標、針對支持性就業服務/職業輔導評量服務/庇護工場業務承辦單位的評鑑指標、以及台北市的職重個管暨就業服務評鑑指標。
     

  2. 承上,陳靜江退休教授亦針對我國品質保證與績效量測提出以下檢討與期待:(1)品質保證的要求過於重視「量」,導致單位或專業人員較難投入足夠的心力與能量進行「質」的提升,(2)對專業人員的資格與繼續教育等品保規定要求高,但工作福利相對低,造成流動率高,(3)五區職重資源中心的角色功能如何回應轄區在地化的、多元的需求,(4)部分評鑑指標過於瑣碎,使得重要的核心評估項目容易被切割或失焦,應設法精簡與聚焦,(5)評鑑的準備過程有太多的紙上作業要求,應設法透過既有的資訊系統自動化的提供正確的數據資料,減輕受評鑑單位準備評鑑資料的行政負荷,(6)單一採用就業率作為成果指標過於偏重「量」的呈現而難以反映「質」的成果,針對此限制應再引入其他面向的成果指標加以補充,例如落實服務滿意度調查、服務對象生活品質的追蹤等。

  • 3.心路台北就業服務中心黃慶鑽主任的演講則從職業重建服務承辦機構(民間單位)的角度出發,談服務機構如何促進與保證該機構與員工的服務品質。黃主任說明心路基金會相當重視機構承接方案後的責信-即提供身心障礙者所需的、品質良好的服務,而機構主管則是責信與服務品質的守門人,在品質保證的環節中扮演關鍵的角色。心路台北就業服務中心促進服務品質與成效的策略包括:(1)持續與第一線同仁討論服務成果,透過具象化的成果畫面引導服務的輸送,(2)持續與每一位一線同仁確認服務流程與執行細節,並透過編撰與修訂機構內的服務工作手冊,以確保各個服務項目在執行上能呼應機構定位/服務理念與價值/服務成果,(3)重視(源於企業管理的)內部控制與稽核機制並加以落實,例如定期檢視與控管一線同仁的服務計畫、即時提供一線同仁個案討論與計畫審查、定期追蹤服務進展與服務結果、建立表單/報表/成果報告的彙總與相互稽核程序、善用科技進行同仁工作排程管理與掌握服務進度,(4)以正面態度面對公部門的履約管理與評鑑制度,並視其為服務責信的關鍵,在機構內部將相關要求轉化為可追求的服務成效與服務價值,但也在合理範圍內適時反映實務操作的可行性,以協助使相關指標或要求更為合理。
     

  • 4.承上,另一方面心路基金會也相當重視工作人員的選才、適才適用及專業發展,除了重視徵才訊息的推播廣度之外,也積極的開放機構實習或參訪機會邀請更多初次接觸職業重建領域的潛在求職者認識工作型態,面試時則重視應徵者的工作動機與個人特質,進用後並引導一線同仁參考「職能地圖」補足各項重要職能,並系統性的將員工的個別發展與改善事項納入員工定期考核制度,對於較為資深的員工則鼓勵其參與創新方案,透過不同的任務與角度累積實務工作的專業成長經驗與(績效以外的)成就感。
     

  • 5.從黃慶鑽主任的分享中可知,機構對於所聘用的專業人員的支持與投資乃是產出良好服務品質與服務成效的關鍵,亦呼應外國學者所說的-高品質的專業服務來自於高品質的專業人員。另外,該機構的主管能在肩負方案控管與人事管理的行政管理角色之際,同時扮演一線同仁專業輔導與促進其職涯發展的專業督導角色,也反映出機構內部督導的重要價值:透過專業支持與行政管理功能的統合,能在確保機構服務品質與服務成效的同時,促進專業人員的穩定與成長。
     

  • 6.除了「獲得就業安置」、「在社區被安置」之外,心路基金會內部也將服務對象「在就業力與就業準備度的具體改變」、「獲得支持的資源」、「形成職涯發展方向」、「有工作的動力」、「在生活品質或處境地位的確實提升」等向度納入具象化的職業重建服務成果畫面,亦呼應該機構對於陳靜江退休教授所提及的-質化的成果-的重視。​
     

  • 7.引言人林幸台教授回應:

    (1)  在現代社會中工作是生活的核心,讓生命有尊嚴也讓生活有意義,因此身心障礙者理應也享有工作的想望與權利,獲得一份工作不僅是謀生餬口,更與其個人自我實現有關。因此在討論服務目標與成果時,必須尊重身心障礙者本人的想法,並留意是否這些結果真的是身心障礙者所期待的。專業人員應從過去「針對身心障礙者個人問題解決」的思考模式轉而以「身心障礙者想要達成的生活狀態」為導向,進一步引發或支持其產生改變的動機,進而共同為達成其生活目標而努力。
    (2)  林教授並引用Dr. Kirsten Sehnbruch的著作專章探討應用能力取向(capability approach)之架構於就業議題,提醒與會者從「量」的觀點轉向「質」的觀點:就業的品質
    (3)  就業的品質可能包含以下五種向度:足以維持生活所需的薪資收入、獲
    得社會安全或健康保險的保障、勞動契約的存在、持續就業的穩定度、所獲得的與就業相關的專業或技能訓練。該篇文獻並針對就業品質指標列出參考的評分等級,以及整體就業品質分數的參考級距。
     

1071004(24)上午主題報告4-心路基金會黃慶鑽主任簡報職重服務過程品質保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