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undtable Discussion Post-meeting 會後國際論壇
2018/10/05 (Fri.)
【主題2、國際職業重建專業發展趨勢與亞太地區職業重建國際合作之議題探討】
【Dr. Michael Millington分享亞太地區職業重建專業社群聯盟合作共識會議心得】
-
1.首先Dr. Millington分享一小段故事:身心障礙者的復健/重建目標是「社區融合」,但他近年來在太平洋島國的合作經驗發現,只是支持身心障礙者本身不足以達到此目標,為了擴充這個概念,他導入「在融合的社區進行社區融合」(community inclusion in the inclusive community)的概念,強調服務提供者必須進入服務對象所在的社區、在了解其所處的生態情境脈絡下提供支持、甚至進一步改變其周遭的生態情境,才有機會協助身心障礙者達到社區融合。
-
2.回到本次研討會的主題,他認為復健諮商是一種「價值導向」的專業(value-driven profession),因此對於服務價值的釐清與定位相對更為重要。他進一步分享,一個實務社群(community of practice)是由三要構成:
(1) 領域:社群成員在乎哪些事情?範圍到哪裡?其中的核心價值為何?這些價值運作下又可創造何種意義?
(2) 社群:成員是由哪些人組成?扮演何種角色?
(3) 實務:也就是社群共享的知識體系,關乎於社群成員如何共同合作?共識為何?
這些都是一個專業(例如復健諮商)要去釐清與討論的事項。
-
3.此刻我們談的國際合作,始於亞太地區的復健諮商在全球發展中的復健諮商專業領域中缺乏自我定位,在彼此孤立的狀況下亦缺乏發聲管道與影響力,因此更需要認識不同國家、共享及結合社群資源:
(1) 四年前他初次參與了在臺灣辦理的國際研討會(由勞動部公彩回饋金補助、臺灣職重專業協會主辦,主題為身心障礙者的增能賦權),與臺灣彰化師範大學、日本筑波大學的學者建立關係;
(2) 接下來國際研討會移到日本筑波大學(主題為腦傷者的職業重建議題)辦理,而他也受邀擔任臺灣彰化師範大學的訪問學者,與復諮所師生一起探討社區本位的復健服務、並促成兩校間合作備忘錄的簽訂;
(3) 去年回到澳洲在雪梨大學辦理國際研討會與工作坊,除了邀請彰師大的老師參與之外,也新加入澳洲格里菲斯大學與福林德斯大學一同參與,其中Dr. Buys也帶入了澳洲復健諮商協會(RCAA)的資源;
(4) 現在我們有了韓國大邱大學和又石大學的加入,除了學術單位之外,這次也涵括臺灣的職業重建服務資源中心、職業重建專業協會一起討論。因此現在可說是人力、資源、各種身份的代表都到位了,下一步就是建立願景、建立同盟,釐清核心競爭力(core competencies)。他認為後續可以開始探討各國之間職業重建體系的共通性、需要被改變的項目、以及未來的發展目標。
-
4.他舉聯合國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及聯合國亞太經濟及社會委員會(UNESCAP)延續CRPD理念於2012年發布的「仁川戰略」(Incheon Strategy)為例,說明仁川戰略的目標也可以是我們追求的目標,例如:減少貧困及改善工作和就業前景、促進身心障礙者參與政治進程與決策等。復健諮商或職業重建實務社群的核心價值也應與這些文件中追求的價值呼應,例如:尊重個人既有的尊嚴與自主、不歧視、充分和有效的參與及融入社會、尊重個體差異並接納身心障礙只是人類的多樣性之一、機會的平等、可近性、男女之間的平等、尊重身心障礙兒童的發展潛能及他們保有其身份認同的權利。
-
5.Dr. Millington以下面的宣言作結:我們將建立復健諮商專業在亞太區域的定位,包括職業重建的知識、制度、研究教學和實務等面向;透過重新詮釋我們的實務工作,乃至於建立共享的社群價值,以所面臨的重大議題為背景,應用前述核心價值以追求改變;我們永續追求身心障礙者的融入社會,並提供社區本位的服務與支持給身心障礙者個人、家庭以至於所在的社區。
%E4%BA%9E%E5%A4%AA%E5%9C%8B%E9%9A%9B%E5%90%88%E4%BD%9C%E8%A8%8E%E8%AB%96-2(%E6%BE%B3%E6%B4%B2%E9%9B%AA%E6%A2%A8%E5%A4%A7%E5%AD%B8Dr_MichaelMi.jpg)
%E8%A8%8E%E8%AB%96%E8%88%87%E4%BA%A4%E6%B5%81-1_DSC0986.jpg)
%E8%A8%8E%E8%AB%96%E8%88%87%E4%BA%A4%E6%B5%81-2_DSC0996.jpg)
%E4%BA%9E%E5%A4%AA%E5%9C%8B%E9%9A%9B%E5%90%88%E4%BD%9C%E8%A8%8E%E8%AB%96-11(%E6%BE%B3%E6%B4%B2%E6%A0%BC%E9%87%8C%E8%8F%B2%E6%96%AF%E5%A4%A7%E5%AD%B8Dr_Vanett.jpg)
%E4%BA%9E%E5%A4%AA%E5%9C%8B%E9%9A%9B%E5%90%88%E4%BD%9C%E8%A8%8E%E8%AB%96-6(%E7%BE%8E%E5%9C%8B%E4%BC%8A%E5%88%A9%E8%AB%BE%E5%A4%A7%E5%AD%B8%E9%A6%99%E6%AA%B3%E6%A0%A1%E5%8D%80Dr_Davi.jpg)
小結:
-
1.由於國際研討會的舉辦並非短時間內可立即決定,而研討會本身也可以有很多種辦理形式,因此目前先決定與會各國的聯絡窗口,並優先建立合作備忘錄,同時也可邀請有興趣參與的國家一起討論及準備。
-
2.敘述討論中有一個很重要的議題是「職業重建的核心價值」,或說專業人員如何詮釋職業重建的核心價值,建議各國可以先做內部討論再與大家分論,形成亞太地區職業重建核心價值的論述。
-
3.暫訂明年三月Dr. Strauser抵台擔任彰師大復諮所講座教授時,再次邀集澳洲、韓國與臺灣代表透過網路等方式先進行上述核心價值主題的討論,期待明年可以更進一步規劃亞太各國之間的學術或實務合作內容,然後再籌備實體的研討會。
-
4.即將成立的國際專業社群,將命名為「泛亞太復健諮商聯盟」(The Pan- Asia-Pacific Rehabilitation Counseling Alliance)。
%E9%96%89%E5%B9%95%E5%BC%8F_DSC1008.jpg)
%E4%BA%9E%E5%A4%AA%E5%9C%8B%E9%9A%9B%E5%90%88%E4%BD%9C%E8%A8%8E%E8%AB%96-14(%E8%81%AF%E7%9B%9F%E5%90%8D%E7%A8%B1%E8%A8%8E%E8%AB%96)_DSC1004_j.jpg)
【討論與交流】
主持人王敏行教授回饋:
-
1.感謝Dr. Millington的分享,讓我們更清楚目前亞太地區職業重建處於什麼樣的位置,及將來需要努力的方向。接下來或許可以討論明年度可以繼續承接辦理國際研討會的國家,或其他相關的任務。
Dr. David Strauser回饋:
-
1.實證(Evidence)、創新(Innovation)與卓越(Excellence)是實務社群很關鍵的行動原則,此外還想加入第四個原則-有決心的投入(Determined engagement),不論是學術界或實務界面臨的挑戰與議題、或是接下來的國際合作,都仰賴於成員的積極投入,而這次研討會提到的許多議題也必須有人開始採取行動設法面對與解決。
-
2.這次研討會的議題雖廣,但其中不乏可以延續作為下次國際研討會主題者,例如專業人員如何養成、服務績效量測、服務模式等;另外也期待下 次的國際研討會可以邀請來自不同領域甚至不同國家的專家學者或實務代表一同參與,例如:澳門、馬來西亞、新加坡…等。
吳亭芳教授回饋:
-
1.從教育的觀點來看,「人」非常重要,此次也很感動有許多年輕一輩的參與。目前臺灣的職業重建專業人員流動率高,未來如何讓新血加入及留住原有的人才,是一個很大的課題。
-
2.期待明年可以針對各國的職業重建或復健諮商的核心價值觀的一同做討論,也許還可以進一步思考如何從教育養成端去建構或培養職業重建專業人員的核心價值。
徐淑婷理事回饋:
-
1.此次討論的範圍較大,建議後續可聚焦於其中1~2個主題,例如如何在實務當中實踐價值、聯合國CRPD的價值與各國既有核心價值的異同、「合理調整」的定義與範圍等進行討論。